各位同學大家好,
積學館在去年12月28日借予理學院辦尾牙餐會活動,晚宴時本系的環安衛Line群組有一些留言,內容大概是對尾牙活動是否該在積學館舉行提出一些疑問,而且後續在Facebook有一些深入的討論。首先我感謝同學們提出的意見,尤其是一句「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+ 何不食肉糜」,給我很深的體會。系上有些處理事情的方式,縱然出發點是好的,但如果對學生產生剝奪感,那就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並不是封建社會中的主從關係,因為教育本身的主體是學生,不是老師。話雖如此,我承認在重大事情上,決定權都是在系上老師的手中,許多雜事甚至只是由系主任作決定即可。當然我明白同學們不是要求分享權力,你們只是感到遊戲規則不清楚,有些事情好像只有老師可以學生不可,這是資訊不對等的必然感受。我覺得,積學館是否可以辦尾牙可能不是重點,就算老師寫10頁論文另引用250個文獻證明積學館辦尾牙是與國際一流化學研究中心相稱的活動,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:沒有放火的州官仍是州官,可以點燈的百姓仍是百姓。但州官與百姓並不是台大化學系想要的師生關係,至少不是許多老師期待的師生關係。感謝年輕老師們在師生溝通這件事情上的努力,希望同學們會明白他們為何在升等的巨大壓力下,仍願意花時間作溝通的橋樑。
化學系目前規劃把卸貨平台旁的160室規劃為垃圾房,另打算把垃圾清運外包,讓平日的垃圾清運可以延長到晚上7點,這是回應8月初師生座談時同學們的意見。可惜花了一學期仍無法把160室清空,清運的招標案仍弄不出來,這當然是我的責任,我會努力的把這件事盡快作好。同學們過去借用場地的經驗不好,我相信當時的系主任們都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或苦衷,誰當主任的結果都可能一樣。不過時空背景不同,考量的因素都會不同,我希望老師與學生的溝通除了可通過系務會議的提案,也可以直接與主任表達。丟垃圾的事情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若不見棄,我的電郵是 chanjcc@ntu.edu.tw,用化名表達意見我也歡迎,畢竟信任是需要時間建立的。
積學館在下星期二中午又有飲宴活動,這次是化學系的忘年會,活動主要是表揚及感謝過去一年為本系教學付出心力的職員、助教、老師,也會邀請已退休的老師與職員回系館重溫往日的美好。活動有摸彩,可能也有卡拉OK環節,一定會對需要在九如廳用功的同學帶來影響。我建議有需要的同學聯繫系辦許慧楨小姐,我會視人數開放一些討論室給同學。若有更適合的方式請不吝提供見告,我再評估看看能否配合。
在漫長的人生,你們在積學館的年日或許不算很長,但卻是你們各方面成長最快的時候,其中最重要的功課,是學習如何在尊重不同意見的同時,又不失自己的判斷。言教不如身教,作為你們的系主任,這是我對自己最大的期許,希望我不會讓你們失望。
Jerry